当前位置:首页 > 走进时堰 > 下属村居场
 
        时堰原叫梅堰,相传明正统年间,以梅姓迁此筑圩,名梅家圩,明成化年间筑杨公堰,后改名为梅家堰,清乾隆33年(1768年),雅“梅”为时,同时又因筑堰防洪,故名为时堰。
        首位入住的人家姓梅,因时堰原是水网地区,原时堰十景也全是围绕水的,所以到处都见圩,共有13个长圩,堰是围水的堤坝,所以以“堰”而称。”梅”谐音”霉”所以改为其反意词”时”,就象姓梅的人,过年都改叫时一样.

1.三时村 
地名含义: 2000年村组合并,将原时堰村、时东村、时南村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,故取名为三时村。
历史沿革: 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7年高级社时建立时堰高级社,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时堰大队,1961年划出时南、时东成立大队,1983年体改时,改为时堰、时南、时东村,2000年合并为三时村,村部设在时东自然村。
村上大姓:冯,汪,孙。
2.陶庄村
地名含义: 2000年村组合并时将原陶思村、陶东村、黄柏村合并为一个村,名字以原习惯性名称为村名,故取名为陶庄村。
历史沿革:  元朝末年,张士诚在苏州称皇,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后,苏州那边的人家逃到这里的。陶思是“逃死”的谐音而来。
相传明末清初该地有座古庙,四周长满黄杨和柏树,故以树名而取名叫黄柏丛
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陶村大队,1960年划出陶东、黄柏分别成立大队,1967年文革时改为东风、东胜、东兴大队,1983年体改时改为陶思村、陶东村、黄柏村,2000年4月将三村合并为陶庄村,村部设在陶东自然村。
村上大姓:丁。有名的大地主丁柏陶(音)。庄上的丁有两支,一是泰州搬迁来的,一是姜堰搬迁来的。
3.塘坝村
地名含义:  明末,洪水暴发,群众在此开塘取土筑坝,故名。2000年4月村组合并时,将原塘坝村、塘南村合并为一个村,以原老村庄名塘坝为合并后的村名称。
历史沿革:  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2年高级社时建立塘坝高级社,1958年划出塘南、塘东大队,1983年体改时改为村,2000年4月由塘坝村、塘南村、塘东村10组合并为塘坝村。
村上大姓:赵。
4.塘东村
地名含义: 该村地处塘坝庄东部,故得此名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,隶属时堰区,1952年从属塘坝高级社,1958年公社化时划出,成立塘东大队,1983年体改时更名为塘东村。
村上大姓:赵。
5.新嵇村
地名含义: 相传明初,有嵇姓者从苏州迁居于此,房屋为简易楼,故名嵇家楼。2000年4月村组合并时原新嵇村、嵇南村合并一个村,以原新嵇村命名。
历史沿革: 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以嵇家楼得名新嵇大队,1983年体改时更名为新嵇村,2000年4月新嵇村与嵇南村合并后为新嵇村。
村上大姓:武。嵇家楼开始是嵇姓人首住,不久曹姓也迁入,嵇曹二家是嵇家楼最早的两姓。后来姜、武两姓也到嵇家楼落户,四家中武家经济最好,听老人说出了个姓武的“财神”,因而武家繁衍最盛,现在成了新嵇最大的姓。新嵇有句老话大概的意思是武姓一到,鸡(嵇)槽(曹)翻
6.嵇东村
地名含义: 该村地处嵇家楼东部,故以得名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嵇东大队,1967年文革时改新东大队,1980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嵇东大队,1983年体改时更名为嵇东村。全国第一个文明村。
村上大姓:武。
7.丁谢村
地名含义: 相传明末清初,该地地势较高,有丁姓居住种植,故得名丁家垛;谢庄明末清初,有谢姓迁居此地而得名。两村2000年4月合并为一个村,以两村各取前一个字,命名丁谢村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以自然村丁家垛得名丁庄大队,谢家庄得名谢庄大队,1967年文革时改为红升大队、红星大队,1983年体改时更名丁庄村、谢庄村,2000年4月两村合并为丁谢村,村部设在丁庄自然村。
村上大姓:
8.谭庄村
地名含义: 相传明朝末期,该处有座寺庙,庙内有谭姓和尚常行善济贫,故此村以谭姓命名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以自然村谭家庄得名谭庄大队,1967年文革时改为红日大队,1980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谭庄大队,1983年体改时更名为谭庄村。
村上大姓:
9.红庄村
地名含义: 相传明末清初,有洪姓迁此居住种植,后洪讹误为红,得名红庄村。2000年村组合并时三村合并一村,以红家庄命名为红庄村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以自然村红家庄得名红庄大队,同时划出交通、池塘两个大队,1967年文革时池塘改为建设大队,1980年恢复池塘大队,1983年体改时为红庄村、交通村、池塘村。2000年4月红庄、交通、池塘合并为红庄村,村部设在红庄村。
村上大姓:纪。
10.茂富村
地名含义: 传说明初,村内有99条牛,一夜间突然跑光,养牛人回来时,没有摸到牛,摸到木桩,故得摸桩,后摸讹误为莫。吴堡该地四面环水,地势较高,以吴姓祖居此而得名。2000年4月两村合并,利用两村第一个字的谐音而取名茂富村。
历史沿革: 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,莫庄为莫庄大队,吴堡为吴堡大队,文革时改名为江南大队、卫东大队,1980年恢复为莫庄大队、吴堡大队,1983年体改更名为莫庄村和吴堡村。2000年4月合并为茂富村。
村上大姓:吴(吴堡),孙(莫庄)。
11.进胜村
地名含义: 传说明“洪武赶散”顾陈两家由苏州迁至荡滩从途中因背檀香佛而遇神仙搭救之神话,遂在塘子庙供奉香佛,谓庄为圣人堂,名圣堂,以庙为村;谢奚,有谢姓迁此居住种植得名谢奚二舍。
历史沿革: 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得名进胜大队、谢奚大队,1967年文革时谢奚改名东进大队,1983年体改更名为进胜村、谢奚村,2000年4月两村合并为进胜村。
村上大姓:高,顾(原进胜)
12.周舍村
地名含义: 相传明朝末期,有五户周姓来此开荒定居,得名周家舍。
历史沿革:  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以自然村周家舍得名周舍大队,1967年文革时改名为四新大队,1980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周舍大队,1983年体改更名为周舍村。
村上大姓:
13.双星村
地名含义: 相传明末清初,有曹姓迁此居住而得名曹家庄,有朱姓来此居住而得名朱家庄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以自然村曹家庄、朱家庄得名曹庄大队、朱庄大队,1967年文革时改名立新大队、卫星大队,1983年体改更名为曹庄村、朱庄村,2000年4月两村合并,改名为双星村,村部设在曹庄自然村。
村上大姓:朱(朱庄),
14.五星村
地名含义: 相传元朝年间,该地地势较高,有伍姓来此居住,得名伍家垛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公社化时以自然村伍家垛得名五星大队,1983年体改时更名为五星村。
村上大姓:伍。
15.双溪村
地名含义: 相传清朝初期,该村中间有一条小溪,故有溪南溪北之称,而取名溪南庄、溪北庄,新八家相传明朝仁宗年间,该村曾遭火灾,有8户人家陆续迁此定居从耕,生活渐渐好转,故得名新八家。2000年4月三村合并,取名双溪村。
历史沿革: 1949年民主建政时隶属时堰区,1958年以自然村成立溪南大队、溪北大队、新八大队,1983年体改时更名为溪南村、溪北村、新八村,2000年4月三村合并为双溪村,村部设在溪北自然村。
村上大姓:曹(新八),
16.存山村
地名含义: 存山原名杨家垛,解放后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刘存山而命名存山村。
历史沿革: 1946年为存山村,1959年改为存山大队,1983年又改为存山村。
村上大姓:
17.沙杨村
地名含义: 沙杨村原名西孟(浑)村、孟(浑)家垛。是因为在明初有孟氏先至此垦荒而定名,解放后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沙杨氏烈士而命名沙杨村。
历史沿革: 1946年为沙杨村,1959年改为沙杨大队,1983年改为沙杨村。
村上大姓:孟
18.港西村
地名含义: 意为后港镇西首而取名港西村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为振中,团结高级社,1959年改为孙庄,团结大队,1966年孙庄改为振中大队,80年团结改为天祥大队,1983年改为振中、天祥村,2000年合并定名港西村。
村上大姓:
19.雍庄村
地名含义: 以拥家庄自然村而命名拥庄村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为拥庄、加强高级社,1959年合并为拥庄大队,61年分开为拥庄,、先锋大队,66年改名为永新、先锋大队,80年改名为拥庄、加强大队,83年又改名为拥庄、加强村,2000年合并定名为拥庄村。
村上大姓:韩,凌。
20.后港居委会
地名含义: 后港自明初张姓迁此,初名张家舍。成化年间以村后有港,改名为后港。
历史沿革: 后港被冠以英雄故土,因辖区革命烈士众多,1957年命名为先烈乡,所在地命名为先烈大队,1959年设公社,1983年复置乡,1993年更名为后港镇,先烈大队更名为后港村,1999年后港村与街道合并后更名为后港居委会。
村上大姓:
21.九龙村
地名含义: 因三村场境内有九龙巷的历史名称,取名九龙村、九龙居委会
历史沿革: 1956年为坚强、如意高级社,1959年为坚强如意大队,1966年如意改为英雄大队,1983年又改为坚强、英雄村,2000年坚强,英雄,种子场合并定名九龙村。
村上大姓:
22.杨沈村
地名含义: 以杨家墩、沈家垛两个自然村取首字而得名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为杨舍高级社,1959年为杨舍大队,61年与沈垛合并为杨沈大队,66年改为胜利大队,83年为杨舍村,2000年合并定名为杨沈村。
村上大姓:
23.缪陈村
地名含义: 以缪家垛,陈家舍两个自然村各取首字而得名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为缪陆、陈利高级社,1959年为缪陆、陈利大队,1966年改名为红升、东风大队,1980年改名为缪陆、陈利大队,1983年改为缪陆、陈利村,2000年合并定名为缪陈村。
村上大姓:
24.姜林村
地名含义: 以姜凡庄、林家墩两个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得名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为姜凡、三林高级社,1958年两社合并为姜凡大队,1966年分开为卫东、创新大队,1999年改名为姜凡、三林大队,1983年改为姜凡、三林村,2000年合并定名为姜林村。
村上大姓:
25.双先村
地名含义: 因地处先进河,红光河交会处,故取名双先村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建立甸张、唐王高级社,1959年改为甸张、唐王大队,66年改为沈波、自力大队,1983年改名为沈波村、唐王村,2000年合并定名为双先村。
村上大姓:
26.建东村
地名含义: 因地处先进河东而得名建东村
历史沿革: 1946年建立双庙乡,1959年与甸张合并得名甸张大队,1962年以甸张划出建双庙大队,1966年改名为永丰大队,80年改名建东大队,1983年改名为建东村。
村上大姓:
27.陈庄村
地名含义: 以陈家庄自然村而得名陈庄村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建立陈庄高级社,1959年改名为陈庄大队,1966年改名立公大队,1979年改为陈庄大队,1983年改为陈庄村。
村上大姓:
28.倪莫村
地名含义: 以倪莫庄自然村而得名倪莫村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建立倪莫高级社,1959年改名倪莫大队,1966年改名为战斗大队,1979年恢复倪莫大队,1983年改名倪莫村。
村上大姓:
29.六烈村
地名含义: 为纪念六位革命烈士而得名。
历史沿革: 1956年建乔庄、顾舍高级社,1959年两社合并为六烈大队,1961年分开为六烈、=顾舍大队,1966年顾舍大队改为新生大队,79年新生大队又恢复为顾舍大队,1983年改为六烈、顾舍村,2000年合并定名六烈村。
村上大姓:
30.养殖场
地名含义:  
历史沿革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