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镇内新闻 >

王晓林的敬老情

信息来源:时堰人民政府
发布日期:2017-04-11 10:59
【字体:

这几天,时堰镇后港敬老院院长王晓林一直在等通知,是退还是留,还是别的安排。

原来,今年他早就办理好了退休手续,却迟迟没有退。“老人不肯我退休,不想我离开敬老院。”王晓林坦言道,一切听上面安排。老人想我留下来,如果可以,我也愿意继续做下去,敬老事业永不退休。

2008年,王晓林临“危”受命接手后港敬老院的工作。当时,敬老院已经换了7、8位院长,有的干了三四个月就走了。养老工作难做,是王晓林的第一感受。可是,既然已经上任,这块“硬骨头”再难啃也要啃。据王晓林回忆,当时的敬老院是由小学改造而成的,硬件设施很差,特别是线路老化问题十分严重,经常停电。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们对此怨声载道,多次要求改善居住环境。为此,他将线路老化整改作为第一件实事来办。由于经费有限,王晓林便率领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拉赞助,与在外能人联系寻求帮忙,筹资为敬老院更换线路。

之后,敬老院对原有建筑重新装修粉刷,逐步装上了空调、热水器,给老人们换了新的床铺,院内还种植了不少绿化,建了小游园,增添了许多健身器材。老人们见证了敬老院的变化,也从心底对王院长多了一份信任和依赖。

然而,敬老院的变化不仅仅只有居住环境,更多的是管理和服务。 2012年起,王晓林在敬老院实施院务公开制度,院内所有财政收支情况都要公示。选出9位值班老人,每十天安排一人值班,代表敬老院的老人来监督财务情况。

每天上午8时左右,在敬老院的厨房里都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:地面上摆着当天购买的新鲜食材,院里的老人们和工作人员就站在一台秤前一样样称。值班老人核实完当天购买物品的数目,在购物凭证的证明人一栏签字。其后,他们身后墙上的《伙食菜金逐日报表》会把每天购买物品进行公示。老人韩忠文是院里的值班人员,他告诉记者,现在一共有9位值班人员,大家都头脑清晰,会算账。除了每天的过秤,每十天还要开一次例会,通报财务收支情况,讲解安全卫生知识,强调请休假制度,老人们可以提意见和建议。院里的账大家都一清二楚。

现在,院务公开已经变成了后港敬老院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。院里上上下下,从院长、工作人员到五保老人,都严格遵守。用王晓林的话说,哪怕一毛钱都要计较,一斤一两也不能有错,必须让老人心里有本明白账。就在去年5月份,一次采购回来,值班老人过秤时发现购买的鸡只有18斤,但票据上显示是21斤。老人们还都说小差错,不用较真,但王晓林不答应,立即让采购人员联系超市,弄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错。最后,在几方交涉下,确认超市小票出错,并退了钱。工作人员陈云说,每天的采购都是两人一起去,回来后有工作人员和值班老人核实,最后院长签字。制度很严苛,不允许出错。

“在敬老院上班很少有节假日,电话24小时必须待机,随时应对突发情况。”王晓林告诉记者,他和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与老人交流谈心,从生活上、精神上去多关心他们,及时掌握老人的情况。 前段时间,吉雄祖老人脑梗发作,王晓林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。在照顾老人期间,每天他都需要敬老院、医院两头跑。工作人员也主动承担起责任,协助王晓林做好敬老院的工作。同时,利用下班时间,给老人送吃的,更换床单、衣物。

平日里,老人们爱吃什么,王晓林就嘱托工作人员去买。天冷了,他会细心叮嘱老人注意添加衣物。哪一位老人身体有哪些毛病,该吃什么药,他都一清二楚。这些点滴小事,老人们都看在眼里,感恩在心里。得知王晓林的退休证办下来了,大家很不开心,也很焦虑。还多次组织开会,希望王院长继续留下来。大概,老人们和王晓林早就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。(顾亚娟)